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,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学异常,常常让患者和家属感到困惑,面对“贫血”这一诊断,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“缺铁”,贫血的成因远比这复杂得多。
要明确的是,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,当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时,则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,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,如乏力、易疲劳、头晕等,除了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外,还有巨幼细胞性贫血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溶血性贫血等多种类型。
以巨幼细胞性贫血为例,它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所致,这类患者虽然血色素(血红蛋白)水平下降,但红细胞体积往往增大,形态异常,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,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,溶血性贫血则更为复杂,它涉及红细胞的过度破坏,可能是由于遗传、免疫或药物等因素引起。
当患者被诊断为贫血时,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,如血清铁蛋白、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、骨髓穿刺等,以明确贫血的具体类型和病因,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,如补充铁剂、叶酸、维生素B12或进行免疫治疗等,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。
贫血虽小,却不可轻视,它不仅是身体发出的警报,更是对医疗专业知识的考验,作为医院行政助理,我们虽不直接参与诊疗,但了解这些知识,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。
发表评论
贫血,铁的缺失或是隐秘病因?深入探究揭示其复杂真相。
贫血之谜:铁缺乏是常见原因,但需全面检查以排除其他健康因素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