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繁忙的医院日常中,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——他们自述胸闷、心悸、气短,症状酷似心脏病发作,但经过一系列严格检查后,却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变的证据,这时,一个常被提及的诊断便是“心脏神经官能症”。
心脏神经官能症,顾名思义,是一种因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,它并非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,而是由于精神心理问题(如焦虑、抑郁、过度换气等)所诱发或加剧的,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情绪症状,如易激动、失眠、多汗等,且症状多在情绪波动时加重。
如何区分真正的“心”病与这种“神经”作祟呢?关键在于细致的病史询问、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,对于怀疑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,我们通常会建议其进行心电图、心脏彩超等无创性检查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,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,帮助患者识别并处理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这类患者,治疗不仅限于药物治疗,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干预、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手段,帮助他们重建对身体的信任,缓解紧张情绪,从而逐步恢复身心健康。
发表评论
心脏神经官能症,心疾与心理因素交织的微妙平衡:'心病’是实质感受,'神经过敏‘为无形作祟。
心脏神经官能症,需辨清‘心’之器质性病变与心理、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差异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