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,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情绪复杂的病人及其家属,作为医院行政助理,我深知在处理这些情况时,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,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能够“同情”的心,同情,不仅仅是对患者身体痛苦的共情,更是对他们在就医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不便的深刻理解。
问题提出: 在繁忙的医院环境中,如何平衡专业职责与个人情感,以“同情”为出发点,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?
回答:
保持一颗同理心是关键,在日常工作中,我时刻提醒自己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,想象自己处于他们的境地会有什么感受,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,让我在面对患者的抱怨或不满时,能够更加耐心地倾听,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安慰。
通过专业培训提升“同情”的实践能力,医院定期组织关于医患沟通的培训,我积极参与其中,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传达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,在解释复杂的医疗信息时,我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并保持眼神交流,让患者感受到我的真诚和关心。
我还倡导建立“同情角”这一小而温馨的举措,在医院的候诊区或公共区域设置一个安静的角落,配备一些书籍、杂志和舒缓的音乐,供患者及家属在等待时放松心情,这个小角落虽不起眼,却能传递出医院对每一位患者的人文关怀。
我深信“同情”的力量在于持续的实践和传递,通过日常的点滴行动,我努力营造一个更加温暖、包容的医院环境,当看到患者因我们的努力而展露笑容时,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奖励都无法比拟的。
“同情”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,作为医院行政助理,我将继续以“同情”为指引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,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。
发表评论
以同情心为基石,搭建沟通桥梁;在医疗职场中促进医患和谐共融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