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繁忙的医院日常中,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——他们因腹痛、腹胀、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前来就诊,但经过一系列检查后,并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,这类情况往往指向一个常见的诊断:肠易激综合征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 IBS)。
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,其特点在于肠道运动异常、内脏高敏感性和脑-肠轴调节障碍,它并非由细菌感染或结构异常引起,而是与心理、社会因素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,患者中,女性多于男性,且多在20~50岁之间发病。
当我们的“第二大脑”——肠道,接收到过度的压力信号时,就会发生“情绪化”反应,导致肠道肌肉异常收缩、蠕动过快或过慢,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,这种“情绪化”的肠道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可能因频繁就医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。
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,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,更重要的是采取综合管理策略:包括调整饮食结构、减轻压力、规律作息以及必要的心理干预,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,帮助患者理解疾病本质,也是缓解其焦虑情绪、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。
面对“情绪化”的肠胃,我们应给予更多理解和耐心,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温暖的关怀,帮助患者找回肠道的“平静”。
添加新评论